改革開放之后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,民營企業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。中央、省委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,省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省委決策部署,開展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監督。
5月21日,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省市場監管局局長、省民營辦主任萬鵬龍代表省人民政府作的《關于全省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》。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該報告時認為,省政府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和企業需求導向,著力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,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民營經濟增量上檔,轉型提質。
要對“20條措施”進行檢查評估
去年11月,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。隨后,我省召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,出臺了20項政策措施。
對20項政策措施落實的情況怎么樣?這是常委會組成人員較關心的。賴淑芳委員在審議時建議進行開展“回頭看”,檢查落實情況。
魏文通委員對此很贊同。他說,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,出臺了20條措施,從目前基層反映的情況看,有的落實執行的比較好,但有的落實執行還不到位,特別是一些基層的中小企業從業者,還有不同程度的反映,覺得這個政策給他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。他建議省人民政府對“民營經濟20條措施”進行檢查、調研、評估和分析,既確保落實見效又根據新的情況不斷完善充實相關措施。
營商環境要持續優化
去年以來,我省采取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清理廢除阻礙民營企業參與公平競爭的各項規定等一系列措施,著力優化營商環境。特別是政務服務方面,在二十證合一基礎上實行三十三證合一,多證合一改革成效非常明顯。
曹建國委員對此給予高度評價,認為四川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會更好。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。他建議進一步健全對民營經濟平等保護的法律制度,繼續推行民營經濟與公有制經濟“法律適用統一的原則”。
“雖然從政府的角度、社會的角度都給予民營企業很大的支持,但從前期的視察調研和執法檢查來看,中小微企業在融資方面,融資成本高,融資門檻相對較多,融資的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。”賴淑芳建議要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,降低企業經營成本。
“民營企業最盼政府能做的、能給的是什么呢?就是給他公平環境,民營企業要的不是多少優惠,他們其實更需要一個長期的政策公平的環境。”梁勇委員說,只有公平的環境才是靠得住的,才能長期堅持。“政府確實應該考慮在哪些方面能真正發揮作用”。
對于政府、國企拖欠民營企業資金問題,陳彬委員建議省里要加大跨市州、省區政府、國企拖欠民營企業資金問題的協調力度,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。
助力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
調查顯示,四川民營企業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低于1%的占37.3%,研發人員占員工比重低于5%的占53.6%,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自主申請專利,僅29.5%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。
為此,賴淑芳委員建議進一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,出臺支持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相關政策。“特別是目前的中美貿易戰,對有些行業的個別企業提出了挑戰。”她指出,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科技創新,建議省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,研究新情況,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,做大民營經濟。
王學定委員說,民營企業創新創業發展趨勢現在不斷顯現。但是要大發展,還是要想辦法讓民營經濟與科技緊密結合,為此要增加民營經濟科技方面的投入。
|